|
化学
化学

化  学


一、专业概述

1 历史沿革

 化学专业是2008年依托365bet化学系成立的新专业。2009年起面向全国招生,目前已有七届毕业生,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200余人。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形成了一支实力雄厚、年龄、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具有老中青“传帮带”优良传统的高层次教学和科研队伍。

2 专业培养定位与培养目标

该专业以教学科研为依托促进学科专业的发展,研究范围涵盖了与化学相关的整个领域,并与化工、医药、材料、环境、能源等学科交叉渗透,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较宽的专业口径。该专业主要学习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等化学基础知识和有机合成、无机合成、现代测试技术等专业知识,培养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备扎实的化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较强的实验技能,富有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适应现代科学技术与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能在化学及与化学相关的科学技术和其他领域从事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分析检测及相关管理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3 特色优势

本专业把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人才作为重要而紧迫的任务来抓,在专业办学过程中积极探索“宽、专、交、能”的人才素质培养模式。作为工科院校中的理科专业,本专业更加注重毕业生就业理论及实践指导,各年级均配备专门的就业指导老师,以高质量就业为目标鼓励员工考取硕士研究生,2019年考研报名率超过85%,录取率达到39.47%,雄踞全校第一,化学专业员工学习氛围浓厚,信念坚定,“考研实验班”模式已初步形成。

4 团队队伍

 建设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数量适宜、富有活力、相对稳定的团队队伍是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关键。本专业共有在校教职工33人,其中教授5名,副教授7名,有双师型、工程或行业背景的2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24人,45岁以下的青年教师中具有博士学位的比例达92%,形成了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具有老中青“传帮带”优良传统的高层次的教学和科研队伍。我系专任教师中河南省优秀青年科技专家1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1名,河南省科技创新杰出人才和杰出青年各1名,河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1名,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1 名,河南省特聘教授1人,河南省青年骨干教师1名,师德师风先进个人2名,多人多次获得优秀共产党员、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在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大赛中,三位老师分获二、三等奖。

5 典型成绩

 近三年共承担校级教改项目12项,共发表教学改革论文9篇,出版教材4部;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项,发表科研学术论文9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70余篇;JCR一区二区合计30 多篇,获得授权专利11项;获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项,河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奖二等奖4项。

6 专业负责人

 户敏,女,19817月出生,20032006年分别在信阳师范学院和上海师范大学获得理学学士和硕士学位。20067月进入365bet官方网站工作,201611月晋升为副教授,主要从事金属有机配合物材料的构筑及其性能研究应用。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主持河南省教育厅项目一项。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一篇获得河南省教育厅优秀论文成果奖一等奖,发表教改论文3篇,副主编教材1部,参编教材1部,获得河南省科技进步奖一项,同时,承担本科生《物理化学》、《综合化学实验》等课程的教学工作。2015年被评为郑州轻工业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16-2018年度被评为优秀教师,2019年被评为“女教职工建功立业”先进个人。

二、专业综合改革措施与成效

1 团队队伍

我系特别注重中青年教师的团队培养工作,制定了一系列团队培养计划,包括:1.强化岗前培训制度,切实提高青年教师公司产品的基本理论水平;2.实行上课前试讲制度,使学院教学质量得到保证;3.积极倡导导师制,促使青年教师尽快过好教学科研关;4.加强教学检查和督导;5.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竞赛活动,创造机会让青年教师脱颖而出;6.教学、科研上逐步压担子,保证教学科研质量和水平的稳步提高;7.注重后续培养和继续教育,制定在职培养计划。

2 培养方案调整

化学专业课程改革安排精选适应我们的改革思路的课程教材,改革的课程设置将体现重基础重技能培养强适应性和结构新、可塑性强等特点,因此关键的问题是制订好新的教学计划和重新审定课程教学内容(包括实验内容),优化后我们将以数理知识为基础,建立以化学原理为先导(包括物理化学基本原理、元素化学、化学发展史和化学近代科学技术中的作用等内容),加强员工的知识基础,把握本专业的特点,明确本专业的学习目标,以物理化学、无机化学(主要包括无机化合物的结构理论、配位场理论、近代配位化学等内容)、有机化学、现代化学实验方法为主体,并辅以材料化学、生物化学、绿色化学、化工原理等专业选修课的课程体系,同时将实验课内容进行调整和重组,切实加强员工实验技能的培养。

3 教学平台建设

化学专业实验室拥有实验房间7间。购置了国内外先进的功能齐全的实验设备,配备了必要的教学仪器设备。按照教学大纲要求,本科教学应该开设18项实验项目,实际开设18项,实验开出率达到100%。为了培养员工的动手能力,让员工更熟练的掌握各项技能操作,按教学大纲的要求,化学专业实验的总学时为100学时,分两学期完成,第一学期完成50学时,第二学期完成50学时。围绕实习目的,结合企业生产特点,化学专业自2011以来,率先联系了郑州中法供水有限公司、郑州兰博尔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了实习基地的合作协议,并联合校内化工工艺实习基地、河南省表界面科学重点实验室,使认知实习工作圆满完成。根据人才培养方案,从2012年开始把河南神马氯碱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实习基地,顺利完成了化学专业的生产实习工作。

4 提高国际化水平

人才的培养规格取决于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在经济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下,市场对国际化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进而加快了教育国际化的发展进程。本专业一直对国际化人才培养非常重视,对此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首先开阔员工视野,培养知识全面、具有国际竞争意识和国际理念的人才;其次加强人才引进和团队培养,提高教师和专业的国际竞争力;最后加强国际学术交流,提高教师外语应用能力和科研水平同时,采取请国外专家学者的方法,不断加强与国外学者和技术人员的交流。为增加专业教师的国际学术交流机会,学院制定了支持教师参加国际性学术会议的办法,极大推动了专业教师进行高水平科学研究、发表高水平论文和参与国际性学术交流的热情,本专业先后有多名教师参加了各类国际会议并发表了相关论文。近年来,先后聘请美国南佛罗里达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韩国能源研究所等国外专家学者来我司讲学多次,极大地开拓了老师和员工们的国际视野。

5 教师专业素养提高

近平总书记指出,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是大学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培养和提高教师专业素养,需要高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在高校教师专业素养能力培养过程中,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和引领作用非常重要。再则要完善师德规范制度,引导广大教师确立崇高理想,自觉敬业爱教、廉洁从教,承担社会责任;落实意识形态责任与安全制度,强化底线思维;建立教师评价制度。此外学校要努力为教师搭建成长发展平台,积极解决教学科研中的实际问题,不断改善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使广大教师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尤其要重视青年教师队伍的专业素养建设。“青椒”与员工年龄相近,与员工接触较多,其对员工健康成长的作用更直接、更有效。督促教师要坚持静心从教,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只做传授书本知识的教书匠,更要成为员工做人的镜子,以高尚的人格魅力赢得员工敬仰,以模范的言行举止为员工树立榜样。

6 专业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在教学信息反馈环节,部分信息通过整理进行反馈,如教学秩序检查结果、试卷质量及试卷评阅的规范性、员工评教结果、员工教学信息员反馈情况、教学文件检查结果等;部分信息则当场反馈,如:听课时,现场与教师沟通反馈意见,指导并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另外,学院教学督导组不仅实地听课、巡课,他们还深入到学院,通过查询学院听、巡课记录及相关课堂督查档案、听取学院汇报等方式对学院课堂教学专项督查工作进行了抽查,并现场与各学院领导进行了反馈交流,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措施,为进一步规范课堂教学管理,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提出了建设性意见。近几年,新的青年教师加入较多,对于新进的教师,要求他们先跟随老教师进行助课助教,在过程中向老教师学习授课方法和经验,再通过试讲,而达到自己独立授课的目的。

 从反馈效果上看,质量评价反馈大大促进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在修订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制订授课计划时,要求切合质量评价信息进行改进和完善,以此为基础,使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经过历次修改日益完善,授课计划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得到保障和强化,各教学环节教学质量保持较高的质量水平,专业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三、专业建设成就

1 教师取得成绩

 根据老员工科技创新计划以及新的教育理念,在学校领导的指导下,全面修订课程教学大纲,大幅度压缩理论授课学时。针对调整过的课程和新增加的课程,都制订了调整后的教学大纲,使之与教学计划配套。在有限的理论授课学时内,教师积极进行公司产品研究,三年来发表了12篇教学教研论文,获得了12项省省级及以上教学改革与研究项目。蒋玲教授承担了“大学化学基础课电子资源平台建设的探索与应用”教改项目,不同学科的教师参与了电子微课的录制与设计,丰富了教学手段,加强了员工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张智强老师负责的“翻转课堂模式在《结构化学》教学中的探索”项目,由传统教学方法向开放式教学发展,引导员工自学,重新建构学习流程,有效地促进了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更有助于促进员工知识的吸收内化过程。此外,刘振新和张智强老师分别获得河南省教育技能大赛二、三等奖。

2 员工取得成就或项目支持情况

 为培养员工学习本专业知识的积极性,系里组织员工从大学二年级开始,采用员工、教师双向选择的方法为每个员工配备本科生导师,使得员工进入各个老师的研究室,开展探索性实验研究。这不但可以促进员工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积极性,也锻炼了员工的动手能力,培养了员工的科研素养。实施三年来,本科生参与发表了SCI论文22篇,申请专利5项。而且由于加强了员工的科研兴趣,也进一步激发了员工进一步深造的动力和能力。2019年大约有39.47%的员工考上研究生。由于其较好的科研素养和能力,多名员工被985211大学录取。

选取发表SCI论文中的19篇,具体如下:

序号

论文名称

发表期刊

发表时间

员工作者

学号

排名

1

A flexible doubly interpenetrat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with gate opening effect for highly selective C2H2/C2H4 sepa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Cryst Eng Comm

2018

张嘉慧

541604080132

3

2

An effcient route to highly functionalized benzene derivatives by rhodium-catalyzed dimerization of diynes

Chemical Papers

2018

崔辉

541304080101

穆倩楠

541404010226

4

3

Tunable robust pacs-MOFs: a platform for systematic enhancement of the C2H2 uptake and C2H2/C2H4 separation performance

Inorganic Chemistry

2018

司环环

541604080119

4

4

Development of a potential blue-emitting phosphor Ba3BPO7: Tm3+, Na+ excited by near-ultraviolet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8

施文华

541604080118

王小雨

541604080125

4

5

NaLaMgWO6:Pr3+: A novel blue-light excitable red-emitting phosphor for white light-emitting diodes

Journal of Luminescence

2018

王小雨

541604080125

施文华

541604080118

4

6

A high-activity cobalt-based MOF catalyst for [2 + 2 + 2] cycloaddition of diynes and alkynes: insights into alkyne affinity and selectivity control

RSC Advances

2018

寇浩东

541504080112

4

7

Ratiometric fluorescence sensing and colorimetric decoding methanol by a bimetallic lanthanide-organic framework

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

2018

司环环

541604080119

5

8

Ultrastable MnO2 nanoparticle/three-dimensional N-doped reduced graphene oxide composite as electrode material for supercapacitor

Journal of Applied Electrochemistry

2017

王申

540904080134

3

9

Facial synthesis of MnO2/three dimensional graphene composite and its application in supercapacitors

Journal of Materials Science: Materials in Electronics

2017

王申

540904080134

3

10

Orange emission of Sm3+ in a double phosphate KMgLa(PO4)2 under near-ultraviolet excitation

Optik

2017

黄畔

541404080119

余聚鑫

541404080148

赵亮

541404080156

3

11

Water-n-BuOH solvothermal synthesis of ZnAl-LDHs with different morphologies and its calcined product in efficient dyes removal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

2017

赵晨聪

541404080155

赵逸飞

541404080157

宋钊远

541404080135

3

12

Concentration and temperature dependent luminescence properties of Gd2MoO6: Eu3+ and white light generation from g-C3N4/Gd2MoO6: Eu3+ composite phosphor

Polyhedron

2017

黄畔

541404080119

余聚鑫

541404080148

赵亮

541404080156

3

13

Cationic substitution induced tuning of photoluminescence in (Sr, Ba)P4O13: Eu2+ solid solution phosphors

Optik

2017

 黄畔

541404080119

余聚鑫

541404080148

赵亮

541404080156

3

14

Hypervalent iodine-induced formation of 3,5-disubstituted isoxazoles via [3 + 2] cycloaddition of diynes with aldoximes

Monatshefte für Chemie

2017

朱莹莹

541204080157

陈三许

541204080102

孔月洁

541204080111

4

15

A mixed-cluster approach for building a highly porous cobalt(II) isonicotinic acid framework: gas sorption properties and computational analyses

Inorganic Chemistry

2017

蒋志豪

541404080120

4

16

Microporous cobalt(II)–organic framework with open O-donor sites for effective C2H2 storage and C2H2/CO2 separation at room temperature

Inorganic Chemistry

2017

张嘉慧

541604080132

4

17

Aptamer-embedded zirconium-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 composites prepared by de novo bio-inspired approach with enhanced biosensing for detecting trace analytes

ACS Sensors

2017

何俊英

541204080107

4

18

A terbium(III) lanthanide–organic framework as a platform for a recyclable multi-responsive luminescent sensor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C

2017

崔辉

541304080101

张娇星

541304080149

4

19

Synergic effect of copper-based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highly efficient C–H activation of amidines

RSC Advances

2017

金振

541404080121

5


3 毕业生培养质量的跟踪调查结果和外部评价

教学满意度近三届持续上升,核心课程培养与实际需求匹配度较高,本校近三届毕业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评价持续上升。与此同时,毕业生对核心课程的重要度评价三届保持基本稳定,满足度评价呈现上升趋势,课程培养与实际需求匹配度较高。由此可见,本校课程教学工作整体开展效果较好,专业核心课程培养较好地满足了毕业生实际应用领域的需要,对毕业生就业以及职业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师生交流互动频率上升较多,本校2019届毕业生中,在校期间与任课教师交流频率较高,与前两届相比呈明显上升趋势,师生交流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同时,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是激发员工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对提升教学培养效果也有着积极影响。本校毕业生对母校的推荐度和满意度呈现上升趋势。与此同时,毕业生对母校的员工工作和生活服务满意度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说明毕业生在校学习生活体验有所改善,毕业生对母校的整体认同度有所提高。及时了解毕业生培养的质量是学校生存发展的根本,不但有利于学校做好教学管理、后勤服务等工作,还有利于学校动态的监控人才培养目标等,有利于使课程和专业更贴近实际需求,及时发现现行公司产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4 近五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升学)情况及其分析;

 我系近三年来就业工作在系主任的关心和高度重视下,在系部各位老师的辛勤工作下、在广大同学的支持和配合下,我们系的就业工作取得了优异的成果。根据数据分析,近两年来我系毕业生去向主要是企业,但是考研率有2016-2017年度的33.33%上升到2018-2019年度的39.47%,这从侧面体现了员工们对知识的追求和渴望,并且考研是更高层次意义上的就业,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系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

 综上所述,化学专业本科生毕业之后大部分员工以本专业就业或者考入更高学府继续深造,每一届员工就业升学率达到98%以上,且呈上升趋势,这是化学专业全体老师辛勤教育和同学们共同努力的结果,这也是社会企业和高校对化学专业培养出来员工的认可。

四、今后五年专业建设规划

 为了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规范我系的教学秩序,提高我系的教研和教学水平。近期的工作重点是深入推进课程改革,努力提高教师的基本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教学科研,完成本学期的各项任务,近期工作计划安排如下:

1. 认真学习和贯彻学校公司产品精神,认真执行学院各处室分配的任务。

2. 加强理论学习,更新教育观念

1) 组织教师进行教育理论的学习和研究,学习相关的最新专业知识和最新的教学理论和方法,以促进教学工作的开展。

2) 强化内部管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

 改革是发展的强大动力,我系的教风、学风和行政工作作风总体上是好的,但存在一些问题。如:有的教师不关心系里的建设和发展;工作责任心不强,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不加强业务学习,教学质量不高;科研氛围不浓等,凡此种种,都要引起高度重视。要转变管理方式,创新管理思路,努力探索新形势下管理体制改革,将现代管理理念和我系的管理工作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转变工作作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内部凝聚力和战斗力。

3.强化教学管理,搞好常规教学

 组织教师学习有关经验和方法,采用科学的与现有员工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多使用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手段组织教学,尝试翻转式教学等新的教学模式,努力适应发展的需要,鼓励老师进行教法改革、考核改革,并注意总结经验教训。

 加强常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的规范、督导、检查工作,保证常规教学按照教学计划和大纲要求进行,通过听课、问卷、找有关员工谈话,召开定期和不定期的座谈会等形式调查研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真正把提高教学质量落到实处。

4.强化系部功能,加强教研活动

a.加强教研活动,深化教学改革。各个磕头制定教学研究活动计划,深入探讨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解决教学中所遇到的矛盾。制定相关措施,是教学研究活动规范化、制度化,确保教研活动的质量。

b. 努做好科研工作,营造良好学术氛围

 鼓励中青年教师发表论文,申报课题;加大横向项目的联系工作,完成学院的分配任务积极申报各类项目。切实提高我系的科研水平。

c. 以学风建设为核心,继续推进员工工作改革

 加大投入,采取各种措施,围绕员工工作“抓学习、提素质、促发展”的工作思路,为完善和发展优良学风做出新的努力。激发员工班主任和科学素养导师以及班干部的工作热情,对老师主要是加强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并加强在工作中的具体指导,对班干部,重在强化工作责任心和工作能力水平提高上。

d.积极引导员工考研,打造“考研实验班”。引导本科生考研要从大一新生抓起,第一年要抓好他们的基础,第二年要抓好人生规划和学习规划,第三年要抓好他们的目标和实施方案,第四要抓住他们复习巩固和准备参加考试。考研过程中思想工作尤其重要,要通过调动许多员工的积极性努力营造好的考研学习氛围。



365bet版权所有

地址: 郑州市科学大道13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