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了解马兰英雄事迹,追忆老一辈革命英雄为核武器事业奋斗的艰苦岁月,激发当代老员工的爱国情怀,培养新时代青年的责任感,7月20日,365bet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青年观察团前往河南省体育服务中心开展了马兰基地退伍老兵专访社会实践活动。马兰基地退伍老兵李保忠同志受邀参加了此次活动。
活动伊始,实践小分队全体成员一一向李保忠同志问好。接着,由实践小分队成员宋静静作为采访记者与李保忠同志进行谈话,分队其他成员在负责各自任务的同时认真聆听李老的讲述。本次专访以时间为轴,围绕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的主题,对李老20年的军旅生涯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在与李老的谈话中我们了解到,上世纪四十年代处于战争中的中国百姓,生活十分艰苦。生活在河南的李老一家,不仅饱受战火的折磨,还要承受着灾荒的打击,饿着肚子去上学是常事。新中国成立后,李老一家七口人分得十亩多地和五间房子,生活才日渐得到了改善。1959年冬,想要出去闯荡一番的李老选择了参军。
看似一个普通的选择,或许恰恰能成就一个人不平凡的一生。经过体检、政审等一系列严格的审察,李老成为全村唯一一个合格应征入伍的人。匆忙告别家人,李老和其他的战友一同开启了一段未知目的地的行程。部队严格保密的做法似乎让这一群新战士明白了自己身上所承担的责任并不一般。随着行进的日子越来越久,战士们终于知道这是一支前往新疆的队伍。当时新疆地区的环境异常恶劣,一下车就能感受到来自四面八方的严寒。零下四五十度的温度,呆久了胡子、眉毛、眼睫毛上都是冰渣子,受条件所限,大家只能收割芦苇来御寒。
后来李老才知道,他所加入的这支队伍几经改编成为了工程兵54师的工兵团——124团,执行特种工程,即我国核事业的发展。初入军营,少不了的就是训练,而训练之余他们还要兼顾施工建造营房,每日的生活艰辛而又充实。他们这些执行特种工程的特种兵,除了时刻维护基地的基本安全,还要搜查基地出现的不明信号弹以及电台,防范特务搞破坏。令李老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是当时基地发生的一起枪战,当时124团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保护基地首长,几经波折,最后在中央的正确引导下,枪战被及时制止,基地秩序得以恢复正常。
基地的重点工作还是在核试验上。李老回忆说,当时零前实验的过程中,全基地准备了两万吨TNT重剂炸药,场面相当壮观。除此之外,各种热核材料的制备、地下核试验的进行、实验数据的分析,每一项每一步,都在马不停蹄的进行中。为检验试验成果,就必须有核靶场。基地的21核试验靶场,绵延400公里,千里无人烟,天上无飞鸟,地上不长草,这片贫瘠的土地却恰恰是最为合适的天然靶场。进行核试验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核辐射,在不致引起恐慌的前提下如何做好当地百姓的防护工作尤为重要,医疗、食宿等方方面面都需要保障,这些工作的担子自然而然都落在了基地的战士身上。身为基地的一员,李老曾代表连队做过14次核试验政治思想工作总结,每一次总结都是一次学习,一次成长,也是开展后续工作最好的借鉴。所有的工作,都只体现出马兰基地全体人员对核实验顺利进行的期盼。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的那一天,全基地都洋溢着自豪和骄傲。
“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是所有马兰人的座右铭,工作,单位,任何信息都不能透露给父母和亲人。几十年辛酸的付出,终换来祖国危机的解除和国家国防事业的蒸蒸日上,李老说作为马兰中的沧海一粟,虽然渺小,但依然为自己是马兰基地的一份子感到骄傲与自豪。而原子核的研发,作为中国梦、强军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如今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中国自信地站立在世界舞台上的底气,马兰人功不可没。
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举办,为青年员工提供了深入了解马兰往事、两弹历史机会,对弘扬马兰精神,学习先辈无私奉献,吃苦耐劳的优秀品质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也希望通过本次活动,广大青年能虚心受教,谨遵习近平主席教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相信通过本次实践,青年员工会对当下安定而美好的生活的来源进行全新的思考,并将其内化为动力,在工作与学习中投入更多的激情与活力。